新橋口腔半口全口種植團隊醫生專訪!扳動命運的道岔只需一個決定,走完這條路,姜辰用了七年。姜辰高考成績不錯,但被錄取的專業不是自己最心儀的,他不想將就。……
"扳動命運的道岔只需一個決定,走完這條路,姜辰用了七年。姜辰高考成績不錯,但被錄取的專業不是自己最心儀的,他不想將就。聽朋友說口腔醫生發展前景不錯,和父母商量后,他決定前往菲律賓中央大學攻讀口腔醫學專業。2009年3月,帶著父母的囑咐和幾分孤勇,姜辰踏上了求學之路。“劍騎翩翩出武威,關河秋色照戎衣”,從西北到東南,幾千公里的航線像一支金色的箭,帶著少年的夢想直抵馬尼拉灣。"
如果重來一次,姜辰不知道是否會選擇出國留學。因為年輕,因為無畏,他選了一條絕不輕松的路。
菲律賓的高等院校采用美式教育體系,學歷、學位得到國際普遍認可,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等專業水準較高。姜辰就讀的菲律賓中央大學(Centro Escolar University)成立于1907年,是菲律賓第一所ISO國際認證高校。該校牙醫學院全國排名第一,采用美國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課,學制為一年語言預科,六年專業課程。
姜辰英語基礎好,第一年的學習不算太難,在逐步適應了氣候、環境、語言文化等差異后,進入了專業學習階段。
少年孤勇 海外求學七年
口腔醫學專業淘汰率高,想要獲得學位就必須修滿學分,沒有捷徑可走。
學分由60%的平時成績和40%的考試成績構成,考核內容包括理論和實操。第一個挑戰是理論課,美版教材內容很多,有的單科教材就有十幾本書,不下功夫完全無法跟上進度。“理論考試不只是做題,老師會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力,要得高分很難。”
所有理論課都通過后,進入臨床實操階段,學習口腔全科的各項診療技術并自行管理患者。臨床實操考核對拔牙顆數、口內、牙周病等案例數量有明確要求,各專業案例必須達到規定數量才能畢業,如果申請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學位,需要獨立完成治療案例,并由教授現場評分通過。
學習期間,所有臨床操作所需要的設備、耗材和患者人選都由學生自行解決,學校只提供診室、牙椅和器械消毒。
雖然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專業學習遠比想象中困難。開弓沒有回頭箭,姜辰不敢去想無法畢業的后果,只能默默努力。
學業繁重,時間總是不夠用,留學期間姜辰最大的感受是睡眠不足,七年里的大部分寒暑假他都沒有回國,春節也是自己過。最后一年尤其辛苦,白天上課,晚上還要搶椅位練習臨床操作。“我當時沒奢望能按時畢業,只能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去完成,以不掛科為目標。”
為方便實操練習,姜辰購買了很多設備,把公寓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診室”。為練習磨牙,他甚至從國內購買了一個十幾公斤重的渦輪機,輾轉十小時帶到馬尼拉,被海關詢問時出示學生證才予放行。
按慣例,開始專業學習的第二年會按成績重新分班,年級排名前四十的學生進入A班。姜辰一直分在A班,成績名列前茅,是班上唯一的中國學生。
2016年春,姜辰順利完成學業,獲得口腔種植修復博士學位,同期入學的1300多人中只有400多人畢業。“想去羅馬,就要自己找路。”天資聰慧加上不懈努力,讓他成為最終到達羅馬的少數人。
留學期間,不同于國內的教學理念和文化環境帶給姜辰很大的沖擊,也讓他收獲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超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熟練的英語溝通、接診能力。學校注重臨床實踐,學生畢業后就能獨立執業,可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考取牙醫執照。
但硬幣總有兩面,菲律賓既有美式教育的優勢,也承受著沿襲自美國的合法持槍政策帶來的隱患,留學期間,姜辰曾遭遇持刀、持槍歹徒,所幸最后都平安脫險。
鋒芒初露 技藝獨當一面
畢業后,姜辰曾計劃去美國或加拿大發展,考慮到父母的感受最后決定回國工作。回到家鄉后,他通過人才引進政策入職一家三甲醫院口腔科,成為該院首位從事口腔種植的專職醫生。
短短五年,姜辰幫助科室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為醫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創造了包括第一例全口無牙頜即拔即種在內的多項當地首例治療紀錄。
回國后,姜辰發現自己熟練掌握的一些技術在國內尚未普及,專業相關信息也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大學期間我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歐美的新技術、新材料,回國后沒有了這個條件,我還是會選擇一些經典的、最新的英文原版專業書籍同步學習,幫助自己和團隊精進技術、開闊眼界。”
為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姜辰參加了大量專業課程學習,取得多項資質認證,并先后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空軍醫科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等國內外口腔醫學名校進修深造種植修復課程。
2018年姜辰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學習
至于為什么選擇口腔種植作為專業方向,姜辰說自己的老師Stephen Almonte教授是菲律賓知名口腔種植專家,大學期間他就在教授的診所作為助手參與種植修復治療,在其指導下學習了五個月后,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種植修復案例。
“患者是一位30多歲的老師,她先是配合我通過了牙周病的考試,對效果比較滿意,正好缺了一顆下牙,又配合我完成了種植修復治療。手術比較順利,十分鐘完成。”
潛心篤志 深耕方寸乾坤
2021年,姜辰來到成都。成都集中了以華西口腔為代表的多家知名機構,口腔人才眾多,行業水平較高,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姜辰擅長半口全口無牙頜等高難度種植,所在機構的硬件不夠完善,為方便治療開展,他自費購買了口腔三維掃描儀、3D打印機、光動力治療儀、穿顴工具盒、穿翼工具盒等價值不菲的設備。
2023年8月,姜辰受邀加入新橋口腔,任職成都蜀漢院區種植專科主任。在新橋業界領先的種植修復團隊里,他的技術水平和臨床經驗依然可圈可點:2015年完成首例種植修復,2017年完成首例無牙頜種植,目前已完成常規種植兩萬多例,半口全口無牙頜種植3000多例。
作為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姜辰在工作上從不吝惜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同行眼里,他對專業技術要求頗高,一直在挑戰自己。常年忙于工作,他幾乎沒有個人愛好,被同事戲稱“愛好就是買手術裝備,多到可以開診所那種。”
工作之余,姜辰依然堅持學習,有時候一個月幾乎不留一天休息,除了工作就是飛往外地參加專業培訓。
多年積累,讓他在面對各種復雜疑難案例時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來新橋口腔前,姜辰已成功完成相當數量的高難度種植:為減少患者創傷,把拔除埋伏牙穿翼種植方案改為常規方案;為幫患者節約費用,放棄植骨選擇難度更大的術式,通過前端植體M形排列,后端跨上頜竇穿翼完成植入;上頜竇較大的無牙頜患者,采用35毫米以上的植體進行穿顴種植是第一選擇,但費用高昂,改用18毫米植體成功完成跨上頜竇傾斜植入。
一些無牙頜患者由于經濟條件有限,選擇了質量一般的植體,有些還是不同品牌的植體組合,姜辰通過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彌補了材料的不足,在能力范圍內“完美”處理了多個疑難案例。
姜辰在新橋口腔重點病例研討會種植專場分享案例
“我愿意挑戰高難度,但不會為了上難度去做一些復雜和不必要的治療,其實有時候簡單的方案更不容易做好。”
善作善成 智欲方行欲圓
孫思邈有言曰:“善行醫者,智欲方而行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他認為一個好醫生為人要品德高尚,做事要膽大心細,為患者考慮周全。種植修復患者以老人居多,由于年齡和基礎疾病等因素,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一些情況特殊的患者尤其考驗醫生的綜合能力。
幾年前在外地工作時,姜辰曾接診過一位佩戴半口吸附性假牙多年的老人。老人的牙槽骨幾乎被磨平了,假牙吸附不住,無法正常進食,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做無牙頜種植。由于難度大風險高,她和子女跑了很多口腔機構都被拒診了。
“患者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太低,牙槽嵴高度不足9毫米,直接種植會傷及神經,首選方案是先做骨增量手術再種植,但她的情況根本做不了骨增量,只能選擇高風險的第二方案:先行雙側下頜神經游離術,通過手術把左右兩側的下頜神經撥到安全位置,再做種植。”
患者術前術后檢查報告
老人和家屬非常信任姜辰,接受了這個方案。術中植入了6枚植體,術后即刻修復完成戴牙,老人的咀嚼功能當天恢復。
對于一些特殊老人,種植修復的意義尤其重大。曾經有一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兒子找到姜辰,要為母親做下半口種植。手術時,患者不配合打麻藥,還試圖站起來,“這么多年醫療生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想放棄了,但阿姨的兒子一再堅持,我們又嘗試了第二次,于是有了一次特別的手術過程。”
護士一邊吸口水一邊扶著患者的下巴保持開口度,醫助遮住患者的眼睛避免她看到器械害怕,兒子則在一旁安撫。姜辰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僅用半小時就完成了下半口種植。
這次經歷讓姜辰感觸很深,他提醒自己要謹記“醫者仁心”這四個字,對患者不要輕言放棄。
今年是姜辰投身口腔醫學的第十五年,也是他的本命年。學醫從醫,一路走來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姜辰自認平凡,又不甘平庸,“無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巔。”
埋首書本,躬身牙椅,努力推動命運的齒輪。乘風有時,未來可期!